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系列报告
时间: 2019-10-15 发布者: 文章来源: 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 审核人: 浏览次数: 815

时间:20191019日 下午14:00-16:00

地点:理工楼504

1、报告题目:计算机科学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报告人:吴小俊(江南大学)

报告内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位主旨,创新能力培养途径需要打造高效的师资队伍、改造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开展课外学术创新能力的各项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

报告人简介:吴小俊,江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导、科研院院长,从事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完成包括国防973子课题、IEEE智慧城市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领军人才。在国内外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EI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本(一本英文专著,CRC出版)。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包括IETE Gowri Memorial Award 2011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合作者Josef Kittler院士获2015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和2016中国政府友谊奖;主持国家精品课程《人工智能概论》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人工智能》的建设工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特色专业点建设负责人和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曾在英国、法国和港澳台地区留学和学术访问。曾担任多个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主席。现任IEEE智慧城市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SCI)Journal of Algorithm and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EI)、Frontiers in NeuroroboticsSCI)、数据科学与应用国际期刊编委。教育部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专委会委员、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省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省计算机学会学术工委会副主任和无锡市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等职。

  

2、报告题目:一流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

报告人:王洪元(常州大学)

报告内容:专业建设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国家和各地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流专业应聚焦地方行业优势、明晰学校办学定位、传承学校特色和优势、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打造一流平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合资源协同育人、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对建设应用型一流专业进行深入思考。

报告人简介:王洪元,博士,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自1980年开始至今在常州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期间于1996~1998年赴浙江大学师从钱积新教授,攻读工业自动化硕士学位;2000~2004年赴南京理工大学师从夏德深教授,攻读模式识别与智能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赴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系进行学术访问。在图像处理与分析、智能信息处理及物联网应用等领域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在研和完成各1),主持其它国家、省、市科技研究基金、中石化科技研究基金及企业委托项目几十余项;已在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控制与决策、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微电子学与计算机、计算机图像图形学报、Applied Computational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等国内外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150多篇学术论文;获得6项发明专利,出版专著1部,高校教材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三等奖3次。目前是ACM会员,ACM数据挖掘分委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普专委会会员,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副主任,江苏省人工智能专委会常务理事,常州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CCF常州副主席;常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学科带头人、软件工程一级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常州市过程感知与互联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常州市“831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领军人才、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A级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

  

3、报告题目: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拔尖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初探

报告人:孙权森(南京理工大学)

报告内容:新工科背景下,需要以现金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引领,以“顶层设计、科学组织、分步实施、突出特色、强化实践”为原则,按照重视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氛围、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和规范各项制度,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的推进思路,形成一套推动本科拔尖人才教育质量的教学方法。

报告人简介:孙权森,教授(博导),南京理工大学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研究所。1985年本科毕业于北华大学(原吉林师范学院数学系)。曾在济南大学理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1998年晋升为应用数学学科副教授, 2005年晋升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授。2006年于南京理工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理工大学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入口教授, 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入选2006年度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作为访问学者, 2004年、2005年两次赴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进行合作研究。为多个国际期刊审稿。近年来主持 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参与 4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基金项目的研究, 主持或参与多项部委项目和其它应用项目的研究。先后在《Pattern Recognition》、《计算机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已被SCI/EI 收录10余篇。主编著作教材4部。

  

4、报告题目:共享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

报告人:付保川(苏州科技大学)

报告内容: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仿真实验教学现状中的问题,对构建虚拟实验室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虚拟实验室的实验体系结构和教学活动多元化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并将所开发的实验平台应用于课内实验教学和课外创新。

报告人简介:付保川,教授。现任苏州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副主任,苏州科技学院网络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19867月毕业于河南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8月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测及仪表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目前正在攻读同济大学博士学位。在科研方面,本人主要从事网络控制与信息集成、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现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组织编写智能建筑工程丛书一套4本并主编其中的一部;参与编写教材两部;已完成科研项目十多项,其中近五年来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3,参与完成国家863项目和省级项目各1;已申请中国专利4,其中发明专利3,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教学方面,本人先后主讲了《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通信系统与网络》、《智能建筑概论》等多门课程,。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负责并组织实施了三个实验室建设项目(财政部专项资金建设项目两个、江苏省示范实验中心项目一个),申请到实验室建设资金550万元。

  

5、报告题目:一流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创新探索

报告人:伏玉琛(常熟理工学院)

报告内容:普通本科院校的工科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中实践环节是专业核心。通过应用型本科工科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提升的研究和探索,为提升一般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在新的政策环境下的竞争力和人才质量提供参考建议。

报告人简介:伏玉琛,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 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会员,苏州市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苏州分部执行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近年来,伏玉琛教授主持和参与了“基于逻辑强化学习的Deep Web模式匹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增量式强化学习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空间分析的物流配送车辆路径问题的研究基于tableau的非经典逻辑经典化的自动定理证明研究面向Deep Web的不完备知识处理的逻辑模型研究基于覆盖数的部分可观察不确定性规划理论及方法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国家级与省部级的纵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多个地理信息系统、移动通信网管系统、物流信息系统、信息集成平台、ERP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应用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承担与参与各级教研、教改项目多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EI收录,出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图形学》、《视频数据库导论》专著、教材4部。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Web信息搜索、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等。